
王殿舉,又名南文元方、無無齋主、京華虛靜書屋。1935年生于河南鹿邑縣。現任HK中國禅林畫院顧問,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、中國書法研究院會員。2003年隨中國書法美術作品展訪日代表團出訪日本。作品多被國內外友人收藏。
先生對老子由衷崇敬,曾主編過《鹿邑縣志》,搜集有關老子的史料。1986年以來,他研讀王弼本的《老子》,並參閱了今人陳鼓應先生的《老子校訂文》、馬敘倫先生的《老子校诂》、高亨先生的《老子正诂》、嚴靈峰先生的《老子章句新編》、張默生先生的《老子章句新釋》等專著,積多年研究之心得,對通行本中的訛錯進行了校诂訂正。並撰繪成《畫說老子》一書,書中以故事證哲理,以丹青現史實。全面闡釋《老子》的精義,圖文並茂,實屬罕見之叢書。
图文并茂 王殿举画《老子》:

《师从常枞》青年时期的李耳,师从常枞,求学问道,刻苦自励,手不释卷。他的天道观、守柔不争等观点皆师承常枞。

孔子闻知老子在苦城隐居,于公元前492年,携徒驾车南游,赴苦城,再次向老子问礼。

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始;有名,万物母。常无,欲观其妙;常有,欲观其徼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门,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
天长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长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久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。

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?专气致柔,能婴儿?涤除玄览,能无疵?爱人治国,能无为?天门开阖,能为雌?明白四达,能无知?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
古之善为士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夫唯不可识,故强为之容:豫若冬涉川,犹若畏四邻,俨若客,涣若冰将释,敦若朴,浑若浊,旷若谷。孰能浊以静之?徐清。安以动之?徐生。保此道者,不欲盈。夫唯不盈,能弊复成

致虚极,守静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夫物云云,各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,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忘作,凶。知常容,容能公,公能王,王能天,天能道,道能久,没身不殆。

希言自然。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?故从事於道者,同於道。德者同於德。失者同於失。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;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;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。

道常无名。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於江海。

不出户知天下。不窥牖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。不见而明。不为而成。

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欲先民,必以身後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。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天下莫柔弱於水。而攻坚强者,莫之能胜。以其无以易之。弱之胜强。柔之胜刚。天下莫不知莫能行。是以圣人云,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。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。正言若反。

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。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无所乘之。虽有甲兵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甘其食、美其服、安其居、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。民至老死不相往来